为什么说尊重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构建文明型国家认同的关键?

观察网 2023-04-29 12:50:34

上一篇文章发表之后,有观友私信问我:“为什么你说尊重五千年文明史是构建文明型国家认同的关键?这只是单纯因为你合川农民热爱自己的文化吗?”

我认为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值得我单开一篇文章谈谈。


(相关资料图)

首先,这句话里当然有我对自己文化热爱的情感。就像我喜欢神里绫华这个角色,那我肯定会用心养成,多带她下深渊。

XP与强度本身就是叠加态的存在,对自己的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其智慧深度的感知之间也是相互“同谐”的。

而抛开情感来说,这句话更多是一种基于现实面的考量,道理也很简单:在一个960万平方公里、14亿人口的大国中构建认同是很有难度的,如果我们相关的意识形态出发点过于狭隘,那很有可能形成社会的撕裂。

比如,我们拿马督工引以为傲的“保卫现代生活”这种公民共识来举例。这个所谓的现代生活该如何去定义?上海这种超级一线城市的现代生活与成都这种准一线城市的现代生活有没有区别?而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有没有区别?城市与乡村的生活有没有区别?

如果将马氏现代生活作为构建当代中国公民共识的基础,那么至少会出现下面几个问题:

1)现代生活的定义很难把握

2)那些处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老百姓就难以与这种所谓的现代化的共识相共鸣。比如贵州的老百姓很难体会上海魔都的现代化生活,农村的老百姓的体验更是直接与马督工这样的魔都公民脱节。

如果强行以此种现代化来标定公民共识,那么最终能团结的公民,会只是一线城市的那么一少部分人。就如同,贝洛伯格的下层区居民无法理解上层区居民的现代化生活,解放区的老百姓不能完全理解国统区的民国精英的现代生活。最终,此种所谓的,依托于狭隘的现代化意识形态的公民共识构建,不仅不能团结大多数,反而会分裂这个国家。

故此,在我看来,马督工所谓的“保卫现代生活”以及以所谓“现代化”为标准的公民共识构建,不过是另一种层面的身份政治罢了。

底层逻辑是,任何国家都存在发展的阶梯差,有GDP发达的大城市,也有GDP平缓的小城镇,甚至有GDP波都不波动的乡村。当社会存在发展阶差时,我们构建国家认同的方式,就应该尊重阶差这个客观现实,寻求一个更大的,能够缓和所谓阶差所带来的矛盾的共识。

从这个角度来说,五千年的文明史所形成的文化认同,亦或是更为凝练地说,炎黄子孙这个文化认同恰恰可以弱化区域发展阶差,形成一种稳固的国家认同。

对此,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一线城市、天天喝星巴克装小资的白领跑到西北农村去跟一个老农民说“现代化的生活”,他会不会有感觉?他显然不会,甚至会觉得你们之间有种巨大的距离感,甚至会让他把你口中的这种现代化视为异类。

但如果白领放低姿态,跑去跟农民称兄道弟,一起喝酒,边喝酒边说咱们都是炎黄子孙,我想大概率会拉近你跟他的距离。

我在德国的时候就观察到,在德国,足球文化是一种微妙地,可以打破阶差的共识,也就是无论是修下水道的工人,还是银行的行长,当他们聊起足球的时候,大家会呈现出一种趋同,有得聊的模样。

对于德国社会来说,“足球文化”是一种润滑剂;而人类群居模式下,类似的润滑剂其实是很必要的。

比如,我是合川老农民,你是IT民工,但我们都是原神玩家,那我们就可以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的门槛不宜设置太高,太高了,别人达不到,那自然就沟通交流不起来。

这就好比,同样是原神玩家,你非要说自己是6+5氪金大佬,亦或是给自己贴一个锄地玩家亦或是竞速玩家的标签,那么你跟那些零氪的、休闲的玩家之间自然就被区分开来了。

强调所谓的“保卫现代化生活”本质上也是这个道理,即大幅度地提高了构建共识的门槛,最终得出了你不加入我说的现代化,那你就是圈外人,你就要被淘汰。

这种是典型的一神教对待异教徒的思维,是非常狭隘且片面的。秉持着这种强烈排他性的意识形态的,比如以色列,看看它在中东现在是什么境遇。而且对于以色列我敢断言,如果他不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那么迦南地区迟早为其唱响挽歌。

话说回来,五千年文明史所沉淀下来的,炎黄子孙的这种认识概念,对于当下的政府来说,是一种很简单很轻松地构建国家认同的财富。这点是很多西方国家不具备的,比如像美国这种国家,整个历史就200多年,想搞文化认同还得强行跟古希腊罗马扯上关系。而德国的统一历史也不过百来年,其国内的民族主义者想找更远的文化认同,还得强行把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王朝拿来说事(这点我感受最深,因为我在亚琛,那里可是查理曼大帝长眠之地)。

中国五年前的文明史从未断绝,炎黄子孙的文化认同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在海外,脑子正常点的海外的华人即便对我们的政治体制不感冒,但对中国的文化还是很感冒的。

我记得以前轮媒有一个黑我党的经典套路,就是说我们抛弃了老祖宗的文化传承,认了一个马克思当洋祖宗。这种说法在我国台湾省也非常流行。

虽然这种看法充斥着对马克思的偏见,但也可以反过来窥见到中华文化的统战能力。

所以,我一直认为,我们的政府一定要高举中华文明这面大旗,尊重、继承、发展五千年沉淀下来的文化,让我们成为中华文明圈的唯一正统,只要这面大旗,自然可以号令天下华人之人心。反之,如果我们自掘老祖宗的坟墓,搞什么贴现代化标签的身份政治,那最终一定会搞得天下人心大乱。

而由复旦中国研究院所反复打磨的“文明型国家”这个概念,很显然就是站在了这个高度上,让我眼前一亮。

最早我是看文扬老师的《天下中华》,这本书对我的价值不在于说看完要觉得中华民族有多么牛逼,而在于给我提供一个关于我们这种用西方那套政治学逻辑解释不通的政治共同体构建方式的解读。

毕竟中国的软实力在当下仍然是有待开发的,其势能远远没有转化为动能,在这样的一个阶段中,我们发出与西方不一样的声音,做出有利于给我们刷buff的解读,这是有意义的。

当然,我也知道不少自媒体以“抨击失控的民族主义”为博取流量的噱头。这件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任何事情,物极必反,当你无法对一个事物的两面进行辩证统一,而选择一踩一捧,对之进行片面解读时,那么你的观点一定会激起尖锐的对立冲突。

就好比马督工和他的结晶粉总是把自己挨批评归结为“网友情绪化”、“网友不理智”,但却很少反思是不是自己阐述事物的方式出了问题?

我长期跟公司的基层员工做沟通,作为一名知识水平还过得去的半知识分子,当你考虑问题拥有较为完整的思维,沟通交流具有良好的技巧时,这些文化水平不足的人一样能够与你达成共识。

因为形成共识最根本的底层逻辑就是“利益与理念的整合”

再没有文化的人,也有自己的利益所在,也有自己的理念所在,整合不了,是你自己水平的问题。不能因为整合不了,就去怪别人没文化,无法沟通。

我反对一切“不经过努力就直接躺平扯阶级鸿沟”的做法,诸人之前请先诸己。

说回共识构建,为什么我总是对于那些肆意解构我们文明史的人重拳出击?

我相信经过上面阐述,大家应该已经很明白,如果不清楚,我再总结一下:

1)情感上来说,中华文明是我的根,我爱惜这个文化之根,就如同我爱惜两腿之间的那个根一样,无可厚非。

2)现实层面来说,五千年沉淀下来的,关于炎黄子孙的文化认同,使得我们能够轻松地将本土14亿人,甚至海外的华人团结起来。如此高校廉价的构建国家民族认同的方式,为何不去维护?而舍弃这种文化认同,选择所谓的“保卫现代生活”这种带有明显阶层色彩的身份政治标签,那不是如同带着黑塔打虚数弱点单体BOSS、用克拉拉速切忘却之庭,亦或是给满命夜兰配上一套攻攻攻的圣遗物去搞竞速一样荒诞?

而纠其本质,不过就是西方白左意识形态的一个变种罢了。

3)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特别是以文化认同(一种在封闭性与开放性上辩证统一的文化)为基础的共识构建这点,具有整合全人类的思想高度。这是属于人类未来的高阶思想,你不支持它,就如同舍弃刻晴凌华,选择拥抱凤姐一样,属于暴殄天物,本末倒置。

而无论是易中天还是马督工,无论他们在拙劣地解构自己文化这件事情上是不小心还是故意,从更长远的历史跨度来看,此番行为一定是滑稽而荒诞,会彻底沦为人间之笑柄的。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中华民族的崛起,王道的中华文化之崛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是天下大势所向。就如同一辆驶向星海的列车,无论前途上布满了怎样的“反物质幽灵”,沐光的开拓者们,一定会斩荆披棘,开拓出一片清朗人间!

PS:强烈建议列车长席亚洲跟帕姆梦幻联动一波

关键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上一篇:梵音狮子吼_梵音邪针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