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部署电力需求侧管理有何考量?
【资料图】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19日就两份新修订的电力领域文件公开征求意见,二者一大共性值得关注:均着眼于电力需求侧管理。
所谓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加强全社会用电管理,综合采取合理可行的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优化配置电力资源,在用电环节实施需求响应、节约用电、电能替代、绿色用电、智能用电、有序用电,推动电力系统安全降碳、提效降耗。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电力需求侧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分别于2010年、2017年发布了两版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此次征求意见的文件之一,就是时隔近5年多再迎修订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此次修订契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主任蔡义清指出,近年来,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快速发展及尖高峰时段电力需求刚性增长,中国电力供需平衡压力日益增加,叠加极端天气多发频发、企业产能恢复等因素,需要挖掘需求侧调节潜力缓解紧张形势。
与2017年版文件相比,新版《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丰富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内涵,需求响应成为重点之一。在同时公开征求意见的另一份文件《电力负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需求响应也被明确为重要措施。
这意味着,在应对短时电力紧张、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困难等情况时,官方鼓励通过经济激励为主的措施,引导电力用户根据电力系统运行需求资源调整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例如,两份文件都提出,到2025年,各地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供电负荷的3%—5%,其中年度最大用电负荷峰谷差率超过40%的省份达到 5%或以上。与此同时,要建立并完善与电力市场衔接的需求响应价格机制等。
这些举措在当下颇具意义。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中国经济有望持续向好,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回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夏冬双高峰特征明显。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主任曾鸣分析称,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可通过采用降低用电峰值等多种方式,有效控制尖峰负荷,避免电力系统因尖峰负荷过高引发供需失衡问题,减少电力系统运行压力,降低供电不足风险,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需求响应被写入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文件系首次,但早在2013年,上海就作为中国首个电力需求响应试点城市开启相关示范。近年来,以削峰和填谷为主要形式的需求响应业态在中国推广范围和规模持续扩大。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伏秋介绍,截至去年底,中国已有20余个省市出台了需求响应实施细则,国网公司经营区培育需求响应资源库超4700万千瓦,南网公司经营区需求响应能力超1100万千瓦,成效明显。
此外,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对推动电力系统安全降碳的作用也受到专家关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专家钟鸣表示,当前中国节能减排面临挑战,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通过实施差别电价、峰谷分时电价、阶梯电价等方式引导节约有序合理用电,提高用户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电力电量节约,促进需求侧有效降碳。
提升消费侧电气化水平是降碳的重要手段之一。据测算,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利用效率可达90%以上。《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科学有序实施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等措施,提升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电气化水平。
钟鸣指出,预计2025年、2060年,中国电气化率将分别达30%、70%,电力需求侧管理有助于优先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满足新增电力电量需求,实现替代用电主要使用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消费侧碳排放水平。(完)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下一篇:最后一页